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走出教改误区 打造“教”“学”双赢

时间:2013-10-09 13:20 点击:
新课改已近十年,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被教师所理解、掌握和运用。她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也让我们的教育更富成效。但是一些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理念,片面追求形式,扭曲了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。作为一名教师,必须走出这种误区,打造一个
  新课改已近十年,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被教师所理解、掌握和运用。她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也让我们的教育更富成效。但是一些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理念,片面追求形式,扭曲了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。作为一名教师,必须走出这种误区,打造一个“教”“学”双赢的教学环境。
  这种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:
  (一)片面追求热闹
  由于新课改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有些教师就把合作学习当成大讨论。每堂课都要组织几次讨论。一堂课下来,看似热热闹闹,实际空洞得很。
  (二)片面追求花样
  一些老师们费尽心思设计出了许多新的课堂形式,辩论赛、擂台赛、智力赛、如实话实说、节目主持、辩论赛、演讲、小品等等,但过多地注意形式的安排,反而忽略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。
  (三)片面追求拓展
  面向全体学生,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固然是是语文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,但现在一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外知识的拓展,以为知识的拓展越多,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,这样反而忽视了对文本基础的阅读。适当的知识拓展确实是新课改的方向,然而我们必须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。但这种过度的拓展反而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,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。
  以上这三种语文课都是片面追求课改形式的课堂。教师们为了这种形式费尽了心思,然而得不偿失,在这样的课堂中,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发展,更不要说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了。
  如何才能走出这种种误区,使教与学都能去的很好的效果呢?本人认为应该主意以下三个方面:
  (一)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。
  教师要以愉快的情绪进行教学,这种情绪感染学生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。如果我们的课堂洋溢着欢乐的气氛,就会使学生有一种向上的激情,教学效果自然就好。营造宽松、和谐的课堂气氛显然是打造“双赢”的前提,情绪牵引着兴趣,兴趣牵引着学习。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融洽的气氛就是一种前进的动力,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。
(二)将学生动脑、动手与洞口结合起来
  例如:在我们低年级的识字课上,通过学生思维的“动”促进动手能力,使学生在思维上对某个字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得到印象,然后根据字的结构动起手来书写,并边写边将笔顺说出来,达到一个动脑、动手、动口的完整效果,从而将字牢牢地记住。特别是二年级,要求学生的识字率非常高,一篇课文一类字加上二类字一共有二、三十个,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识字效率呢?除了老师备课时花心思外,更重要的是用一些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。
  如让孩子们带头饰表演识字,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,扮成小动物,并模仿动物的声音、动作、外形特征表演出来,识字时常安排学生演一演,既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,同时又加深了对小动物的了解,更重要的是牢牢认识了动物的名字。
  但是,让学生动起来,并不等同于教师就可以防守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动。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。成功的教学,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,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,两者不可偏废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处于表层阶段,必须要老师去引导去点拨,如果教师引导得当,点拨有方,学生的思维就如“千军万马”奔进脑海,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。
  让学生真正地“动起来”是打造“双赢”课堂的途径。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,不同的教学内容,不同的教学要求,应有不同的动法。
  (三)有效地提供课外拓展知识,延伸学生思维。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